论电影Epub+Pdf夸克资源

1次阅读
没有评论

论电影Epub+Pdf夸克资源
論電影

作者:[法] 阿蘭·巴迪歐

分類:文化

ISBN:9787567591196

出版時間:2020-1-1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標簽: 哲學  電影 

內容簡介

對阿蘭·巴迪歐來說,電影是一種教育,一種生活的藝術,以及一種思想。自1950年代末至今,他撰寫瞭三十多篇論述電影的文章,提供瞭哲學傢看電影的一種視角與解釋方式。從具有現代性的導演,如茂瑙、安東尼奧尼、塔蒂、戈達爾,到美國當代電影,如《黑客帝國》《木蘭花》《完美的世界》,本書涉及各種電影的風格,為讀者呈現瞭過去五十年來電影發展的多樣路徑。

章節介紹

巴迪歐電影美學的十個論題(代譯序) / 1
前言電影是一種思想,其作品就是現實 / 1
1電影給我的饋贈
——阿蘭·巴迪歐訪談 / 1
2論電影文化 / 27
3修正主義電影 / 49
4藝術與批評:
進步主義的標準 / 58
5優美的自殺
——評羅伯特·佈列松的《很可能是魔鬼》 / 69
6從不屈服的人 / 72
7東方是西方良知的對象嗎?
——評沃爾克·施隆多夫的《錯誤的證人》 / 77
8電影第二現代性的標志 / 84
9德米事件 / 93
10瑞士:電影作為闡釋 / 98
11對法國喜劇電影的間斷註釋 / 105
12評影片《有如此多的地方值得去》 / 115
13修復意味著死亡和變化
——評影片《破壞的時間》 / 123
14電影是私有工業,也是私人景觀 / 128
15電影的虛假運動 / 131
16我們能談論電影嗎? / 139
17關於茂瑙影片《最卑賤的人》的筆記 / 147
18思考事件的出現 / 154
19評奧利維拉的《神曲》與《愛欲修道院》 / 188
20多餘的觀看
——評讓呂克·戈達爾的《電影史》 / 192
21對電影現狀以及思考這一現狀方式的看法,而無需得出電影已經或正在死亡的結論 / 201
22性別差異是可見的嗎? / 218
23對電影持久力量的絕對肯定
——評雨果·聖地亞哥的《西海岸之狼》 / 233
24評讓呂克·戈達爾的《受難記》 / 239
25要麼去愛,要麼孤獨
——關於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的《木蘭花》 / 252
26寓言的辯證法
——《黑客帝國》作為哲學機器 / 276
27電影作為哲學實驗
/ 290
28電影作為民主的標志
/ 332
29一個開始的結局
——關於電影《一切安好》的筆記 / 344
30藝術的維度
——評烏迪·阿洛尼的影片《寬恕》 / 357
31完美的世界未必可信,但可能存在
——評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完美的世界》 / 365

網盤地址:

書籍網盤

書友評論

  • 的評論 巴迪歐最開始令我驚異地是對[廣袤空間]與[密閉空間]的辨證,如西部片裡,地平線上的個體象征著個人問題與宏大倫理沖突的關系。他引用德勒茲《運動-影像》“我們可以用電影的理念來制造概念”的觀點,將電影視為對[世界真理的感性配置]。他是政治哲學起傢,後來說出“電影是政治學的再現”也就不唐突瞭,他亦啟發我:電影在思想中不是通過[看]來創建主題,而是通過[看過]。電影是一種關於無盡過往的藝術,在這個意義上,[過往]因[經過]才存在。[電影是一種拜訪]。一部偉大的電影總是讓它自身變得有某種英雄色彩。他建議我們用[公理性判斷]來對待電影,像他在《電影作為哲學實驗》裡寫電影的矛盾關系,即在藝術與大眾、貴族與民主、創造與復興、創新與普通趣味等異質術語間的關系。這就是為什麼哲學會對電影產生興趣。
  • olivia的評論 第一本校對的書,終於付梓。Ko桑在我之後又精校瞭一遍。研究生三年級到現在,倏忽瞬間,也三年。
  • einstvckbrot的評論 當然作為一位站隊馬克思的左翼思想傢要拋棄思想中的戰鬥性是不可能的,但也要說當站在一個純粹影迷立場,巴丟所建構的電影評述往往才是最迷人的部分。
  • holly2007的評論 整本書見證瞭Alain Badiou旁若無人的知識炫技,如尼采所謂的思想之飛舞,一度領略到些許智識運動之美,亦一消遣耳。快哉!快哉!
  • 華東師大出版社的評論 對阿蘭·巴迪歐來說,電影是一種教育,一種生活的藝術,以及一種思想。自1950年代末至今,他撰寫瞭三十多篇論述電影的文章,提供瞭哲學傢看電影的一種視角與解釋方式。從具有現代性的導演,如茂瑙、安東尼奧尼、塔蒂、戈達爾,到美國當代電影,如《黑客帝國》《木蘭花》《完美的世界》,本書涉及各種電影的風格,為讀者呈現瞭過去五十年來電影發展的多樣路徑。
  • 寒枝雀靜的評論 B / 還有不少片子沒看所以粗略翻完。巴迪歐對電影幾乎沒有任何創建內部獨立的統一概念的野心,他更多隻是運用外在的哲學概念楔入作品。哪怕是在幾篇集中的理論論述中,他采取的依然是事件、斷裂、不純性等對電影不具備直接限制的視點(其中有豐富的阿爾都塞痕跡),由此在一種足夠開放的甚至近乎直觀經驗的條件下讓作品完成真理生產,進而保證其非美學理論的非區隔性。因此他從電影中開掘的希望也並非某種純粹的感知解放,而是一種朝向外部的潛能:電影被電影自身打敗,既是一種“為柏拉圖準備”的藝術,又有著“大眾哲學”的可能——如此不同於先前對巴迪歐強調“內在性”的印象。BTW由於不同時期篇章衍生的一個話題大概是巴迪歐與手冊的關系?對戈達爾大概是真愛吧?(英譯本對比後:翻譯是真的爛啊!!!扣半星!!!)
  • 法國新浪潮的評論 偉大
  • Sally Chow的評論 從哲學角度看電影,電影是綜合藝術,混合戲劇、繪畫、音樂等六大藝術,從這些不純中提純來表達理念。公理性判斷可更深層發現它的理念。相比其他六大藝術,電影作為第七藝術,作為大眾藝術,素材來源於觀眾熟悉的事物,觀眾認同感強一些,這是電影“大眾”部分,而電影“藝術”部分如思想、制作技術等要求較高的門檻,如先鋒電影。欣賞好電影能讓人飛升。電影是一種哲學情景,照亮人們的選擇,在權利與真理間、在愛與法律間等方面。作者哲思通透,厲害。
  • 三裡屯貼膜師傅的評論 智識將永不降臨&你開始於白紙的純粹&電影是關於無盡過往的藝術
  • 來自東京的帥哥的評論 巴迪歐關於電影本體的文集,采訪、影評(有些還挺有意思)還有論文,比較散,但觀點一直在被反復強調。翻譯不太順。有啟發的是他對於電影本體的思考:電影作為藝術生產真理,電影的不純性以及虛假運動,電影作為理念的拜訪。
  • Tough Guy的評論
  • 的評論 “我記得這些討論絕對是電影化的,完全不是政治法庭式的爭論。電影的主題絕對不是它的故事,不是它的情節,而是這部電影采取的立場,以及賦予其什麼電影形式。”再摘另一段李滄東:“我認為先有意念再尋找故事並不是很好的想法。所有的情節故事都並不是為瞭主題而存在的。每個故事本身就有意義,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作品。所以不管是編劇還是導演,都應該最看重故事情節。”以上比較再次證明哲學傢出的電影書一買一個上當——幸運的話,書名會與電影有關,內容就好像通俗讀物。那麼,怎樣的讀者會通過一個哲學傢認識電影呢?答案應該是所有人——電影人除外。
  • Adamska的評論
  • 葉迪迪的評論 讀過一點點,沒讀下去,哈哈哈哈
正文完
 0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