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修訂譯本)
作者:(美) 羅伯特·波格·哈裡森
分類:文化
ISBN:9787108066305
出版時間:2020-1-2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標簽: 哲學
內容簡介
人之為人,為什麼與花園息息相關?花園能否告訴我們為何“死亡是美的母親”,如詩人史蒂文斯所言?為什麼說我們其實生活在一個沒有花園的時代?為什麼說我們正竭力創建一座史無前例的碩大伊甸園,與此同時卻將大地迅速變為荒原?
本書作者羅伯特•波格•哈裡森以其詩性的哲思引導讀者尋訪神話傳說、宗教聖典、文學作品以及現實生活中的一座座花園,諸如荷馬史詩中的仙島樂園、伊壁鳩魯的弟子們深耕細作的菜園、《十日談》裡的男女青年講故事的鄉村花園、《瘋狂的羅蘭》中的幻景花園、樸質極簡的禪寺石庭、工致安詳的伊斯蘭園林、令園丁“走火入魔”,整日撥泥弄土的平凡的傢庭小花園,還有無傢可歸者在紐約街頭組建的臨時花園……本書邀請我們漫步這座座花園,體悟花園與園藝的內蘊,由此在我們的心田和大地上重新開始耕種伏爾泰所說的“我們的花園”。
章節介紹
序
致 謝
第一章 憂思乃天職
第二章 夏 娃
第三章 人——奉獻於土地的園丁
第四章 無傢而園
第五章 “我自己的花園”
第六章 柏拉圖的學園
第七章 伊壁鳩魯的花園學校
第八章 薄伽丘的花園故事
第九章 隱修之園、共和之園與王公之園
第十章 凡爾賽宮園林短評
第十一章 觀看——一門失落的藝術
第十二章 奇跡般的諧和
第十三章 兩種天堂:伊斯蘭教與基督教之比較
第十四章 人,而不是破壞之徒
第十五章 時代的悖論
跋
附 錄
一 《十日談》選摘 喬瓦尼·薄伽丘
二 《帕洛馬爾》選摘 伊塔洛·卡爾維諾
三 花 園 安德魯·馬韋爾
四 伊斯蘭地毯花園簡介
註 釋
文獻目錄
索 引
譯後記
網盤地址:
書友評論
- 十萬錯的評論 這是四五年後的第二次閱讀,書小,討論的問題卻很宏達,後面的註釋和文獻檢索也是誠意滿滿。還有蘇薇星老師優美的翻譯。
- 細雨的評論 人之所以為人,因為他懂得去關懷人,那麼神之所以為神,因為神愛人,這樣的推論對麼?而且愛人的總是會更快樂一些。很好看的一本書,翻譯也沒得彈,每一篇都短小精致有力,宛若一顆顆渾圓可愛的碧玉珠子,沒有想到9年後會再版,而且是在這樣一個時間這樣一個國傢,希望豆瓣的大傢都看看這本書,而最終致於實踐
- 叢林宜歌的評論 作者熱愛但丁和阿倫特,熟悉聖經十日談斐多篇等西方經典之餘,居然對紅樓夢和莊周夢蝶、卡爾維諾《帕洛馬爾》裡的日式園林等東方美學也頗有研究,學貫中西。書中所堅持的觀點洋溢著人文主義的光輝:人的幸福是一種由栽培而來的善,不是一種專供享用的利;人的幸福事關實現,而非滿足。
- 別的熊的評論 用譯者(譯文非常好)在譯後記裡的話說,此書“充溢著渾然的人性”。花園意象虛實交織,從不朽走向有限,又因有限而得以永恒,我認為能把握好矛盾的張力是許多經典作品的標志,而這一節僅僅隻是全書起點……往後行文愈加見微知著,朝現代人生存境況一路辟去。《花園》也是一部可以善加擴容的作品,比如對比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來世信仰一節,我再度想到自己對《裴洞篇》的不喜;又如論及漫無目的的現代精神時,會不會想要與丁尼生《尤利西斯》作對比?一點題外話,就此書而言,處於中心的“花園”,是一個有秩序、系統,且必須與人類交互的意象(否則全文論述無法展開);或許在擬喻的世界裡,花園需要人類的目光,但就私人層面而言,我更喜歡不被人凝視的荒野、沒有被接收的零符號。借用《後來的事》中代助的感嘆:「無人光顧的夜櫻真美吶」。
- 大白蓮萬歲的評論 An un/dis-gardened life does not worth living.
- 劈頭士》睜木的評論 已購。將花園擴展到更廣闊意義上的隨筆,尤其喜歡論及夏娃的一篇,視角一變,立見新意~夏娃,而非亞當,才是人類的始祖、人性的先驅。有瞭她,我們才有瞭前輩與後代。如果說人的墮落必須歸咎於夏娃,此舉的功績也非她莫屬。由此,丈夫成瞭父親,妻子成瞭母親,這對原先如孩童般的夫妻擁有瞭為人父母的成熟。惟有擺脫瞭伊甸園的搖籃,亞當與夏娃才能迎來這份成熟。伊甸園中,不存在世代繁衍的昌榮,因為沒有死亡也就一無新生。由此看來,人被逐出樂園不僅意味著從此必有一死,同時也意味著從此方得新生,用漢娜·阿倫特的話說,就是獲得瞭“創生性”。
- 魚餌小偷的評論 精美說理文,敘述極有耐心,以花園為貫穿全文的喻體,講憂思,講棲身之所,講觀看方式,講現代人的危機,旁征博引,渾然一體。我更喜歡前四章,很能幫助打開思路。
- 岸上的魚的評論 文筆絕佳,流暢親切卻不失深切
- thisisalocal的評論
- sussi的評論 內容緩慢又開闊,本能的詩性、博雅的質樸,旁征博引許多遙遠的作品中對“花園”的描述或運用,又回落到談論公共空間、社群情誼的建立、人類與自然秩序的建設、讓現實升華的諸種情結的滿足、現象世界的可見性與人的視力之所及,進而談到政治意義上的救贖/柏拉圖式的政治抱負與花園策略/阿倫特闡述中的避世,真是這些天的一場及時雨。喜歡後面的內容,有些類似文化比較,講到基督徒之不滿足,伊甸園無法滿足欲望,以至現代西方人也對立於平和安穩的歇息姿態。譯文優雅又漂亮,讀得很享受。哈裡森在第四章“無傢而園”中提到,通俗經驗不過反映瞭某一時期的心態與信條,他以巧妙的視角所作的這樣博學的寫作正是打破瞭慣常的通俗經驗。
- Hushhash的評論 註釋詳細,翻譯暢達。前半部溯源征引尚能說得通,後半部比較潦草粗糙,特別是對伊斯蘭教和現代主義以及“夏娃”的“憂思”,過於天真和“政治正確”,使得伏爾泰“料理我的花園”這一有力的啟示淪為瞭一句乏味的口號。收獲是應讀恰佩克和薄伽丘。#6月地鐵讀物#
- Littlefish✨的評論 花園隻是一個意象,作者從西方宗教的角度談論人類的精神歸宿問題,從柏拉圖、伊壁鳩魯,再到後面的日本禪院、伊斯蘭教,看得出作者想為現今浮躁的西方社會尋找出路,但在身處東方文明的我看來,後面列舉與基督教對比的日本哲學和古蘭經的觀點似乎有點過於西方視角,這些宗教哲學各有所長,實際並沒有作者所設想的那麼美好。個人比較認可“觀看”這一章節的觀點
- 白的評論 論述的前一部分更加清晰,後部分過於磅礴松散,但仍是非常重要的一本好書。
- Amanda的評論 作者呼喚觀看。寫得有點隨意
- kdA的評論 親切。
- 沃伊尼茨基的評論 文學部分不是自己的菜,但對花園此一意向的哲學及倫理學把握太讓人感慨瞭。花園自然有許多隱喻,但最後把花園拔高到消費樂園,引申出現代性的問題(存在的空虛),並進一步引申到對伊甸園的向往與逃離並存的現代人狀態,遙遙呼應第一章給出的解決方案:現代人應當認清“憂思”的天職,成為人生這座花園的“園丁”,重新理解伊壁鳩魯主義的積極性,去“栽培生命之有限”,去“實現”,而非“滿足”。雖然對於中西方的花園的對比遠遠不夠,但有一部分能觸及現代性哲學的高度就已經值得四星瞭,另一星給蘇薇星。
- 脆桃笨寶的評論 完全啟迪,期待把中間一些引用的書目也閱讀一遍
- Navy blue的評論 An un/dis-gardened life does not worth li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