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戰爭
作者:[以] 邁克爾·B.奧倫
分類:歷史
ISBN:9787510895500
出版時間:2020-11
出版社:後浪丨九州出版社
標簽: 歷史
內容簡介
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
全景式敘述第三次中東戰爭過程
重現改變中東乃至世界格局的六天
◎ 編輯推薦
☆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曾獲《洛杉磯時報》歷史類圖書獎、美國國傢猶太圖書獎
☆權威作者邁克爾·B. 奧倫作品,援引大量珍貴檔案,史料詳實,學術價值高
☆小說筆法,既具張力,又不失節奏感,引人入勝
☆配有多幅地圖和極具現場感的黑白照片,重現戰爭過程
◎ 內容簡介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空軍先發制人,突襲瞭埃及的主要空軍基地,隨後掉轉頭來進攻約旦及敘利亞,在短短六天內大獲全勝。這場閃電戰在以色列和西方世界被稱為“六日戰爭”,在阿拉伯世界則被稱為“六月戰爭”。這場戰爭雖然隻持續瞭六天,但從未真正結束。它改變瞭中東地區乃至整個世界的政治格局,也是中東戰爭極具歷史意義的轉折點,隨後發生的贖罪日戰爭、黎巴嫩戰爭、巴勒斯坦大起義等沖突都是這六天激烈戰鬥的直接後果。
◎ 媒體推薦
對於任何希望瞭解這個動蕩地區歷史的讀者來說,本書乃必讀之作。
——《柯克斯書評》
本書是迄今為止有關1967年六日戰爭最完整的歷史作品……此外,本書是對“後猶太復國主義”的抨擊,這一政治和歷史學派將以色列視為蓄意破壞巴勒斯坦獨立實體和巴勒斯坦民族之政策的制定者。相比之下,奧倫在其引人入勝的敘述中令人信服地證實瞭,在沖突發生前及戰爭期間,以色列的政策本質上是被動、根據情況而制定的。
——《出版人周刊》重點評論
富於感染力……本書對1967年沖突的敘述可讀性極強,甚至可謂是扣人心弦……奧倫的描寫將紛繁復雜的外交與軍事發展線索完美地交織在一起。
——《紐約時報》
有關六日戰爭的權威歷史作品。奧倫的敘述精準,又寫得極具文學性。沒有哪項研究比本書更易於理解、更令人驚喜瞭。
——《新共和》
奧倫成竹在胸,幾乎闡明瞭沖突的各個方面……奧倫的作品始終是對戰爭的權威記敘。他身為作傢和歷史學傢的成就令人贊嘆。
——《大西洋月刊》
章節介紹
有關資料來源和轉寫的說明
前 言
第1章 背 景
第2章 催化劑
第3章 危 機
第4章 倒計時
第5章 戰爭:第一天,6 月5 日
第6章 戰爭:第二天,6 月6 日
第7章 戰爭:第三天,6 月7 日
第8章 戰爭:第四天,6 月8 日
第9章 戰爭:第五天,6 月9 日
第10章 戰爭:第六天,6 月10 日
第11章 餘 震
註 釋
出版後記
網盤地址:
書友評論
- 陸釣雪的評論 六日戰爭(或六月戰爭)雖然給地區帶來瞭和平的機會,但它也打開瞭通向更致命的沖突的大門。但基本的真理一直擺在那裡:不管以色列通過軍事手段征服瞭多少土地,它始終無法實現它所渴望的和平。盡管被徹底擊敗,阿拉伯人仍然有能力發動一場可怕的軍事行動。領土地位問題可以談判,但那些關鍵問題——以色列的生存權、巴勒斯坦難民的回歸,以及以色列的國傢地位——始終被擱置在一邊。如果這場戰爭的確是一場改變瞭整個地區面貌的風暴,那麼這場風暴也暴露出阿以沖突的潛在本質——其存在的基石。釣雪按:1972慕尼黑慘案、1980立法認定耶路撒冷為“永遠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1982卷入黎巴嫩內戰、1988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佈耶路撒冷為巴勒斯坦國首都、1995拉賓被刺殺、2014自定義為“猶太國傢”、2018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汗青堂的評論 本書是對“後猶太復國主義”的抨擊,這一政治和歷史學派將以色列視為蓄意破壞巴勒斯坦獨立實體和巴勒斯坦民族之政策的制定者。相比之下,奧倫在其引人入勝的敘述中令人信服地證實瞭,在沖突發生前及戰爭期間,以色列的政策本質上是被動、根據情況而制定的。
- 老醜頹·肥的評論 許勝不許敗,對阿拉伯來說是稍關痛癢,對以色列而言則是生死存亡。「六日戰爭」的現場和實質為彼時豐富生動的歷史細節和教訓推理所重構,和平與土地的矛盾、敵對和忌恨的對立永遠無從化解,但我們確切知道在諸多的必然性與隨機性中「何以至此」。同時被以色列人的驍勇克制與阿拉伯人的謊伎顢頇所震驚。@hinabookhqt #讀而靈#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