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故鄉去流浪
作者:林東林
分類:生活
ISBN:9787505748590
出版時間:2020-2-29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標簽: 隨筆 散文
內容簡介
《帶著故鄉去流浪》是作傢林東林的一部全新散文集,講述瞭作傢對故鄉的感官記憶。每個人都在遠離故鄉,或在空間裡,或在時間上,我們每個人都成瞭異鄉人。但是,故鄉烙在我們身上的感官記憶卻永不消散。我們永遠忘不瞭兒時的飲食記憶,擺脫不掉骨子裡的故鄉身份,盡管我們一生都在與故鄉為敵 。作傢以文學的方式重新認識故鄉、書寫故鄉、回歸故鄉,提出瞭異鄉和故鄉的和解之道。
編輯推薦:
1.故鄉不是一個地方、一段時間,而是它烙印在我們身上的感官記憶:每個人都是異鄉人,故鄉就是我們自己。
2.從饑餓、疼痛、味覺、嗅覺、觸覺等感官角度,呈現我們的困境,重新打量故鄉和每個人之間的深層關系。
3.你沒有故鄉,你隻有身體這個唯一的故鄉!你走到哪裡,就把故鄉帶到哪裡!
4.從形而下的感官生活,到形而上的感覺體驗,重估孤獨、緩慢、安靜、落後、行走在我們生活中的價值。
5.以文學的方式重新認識故鄉、書寫故鄉、回歸故鄉,提出在這個時代裡異鄉和故鄉的和解之道:帶著故鄉去流浪,重新恢復故鄉為我們形成的感官記憶。
名人推薦:
以前我以為走出去瞭的人,反過來看自己的傢鄉,它才能稱為“故鄉”,在林東林身上也確實是合適的,他像一隻鳥兒天南地北地飛著。夜深人靜的時候,心深處的牽絆很大的那一塊一定是人最初出發的地方,這個“故鄉”在地理上是不動的,但是卻被一個個人背在背上。東林的文筆我是熟悉的,難得的是他筆觸的細膩,枝枝葉葉都從深情裡長出來,像一棵樹護佑著他,也引導著他長成一棵樹的樣子,這些東西化成文字脈脈地淌出來,便也是面對故鄉的一次反哺。
———著名詩人 餘秀華
出走故鄉多年,忘掉故鄉多年,背叛故鄉多年,現在又回過頭來與故鄉相見,與故鄉相認,並通過文字重建一座故鄉。東林在《帶著故鄉去流浪》中所寫的其實也是每一個當代人都應該做的,唯其如此,我們才能與故鄉真正和解,也才能與城市真正和解。隻有不被城鄉二元對立的現實所割裂,隻有不被我們偏執的己見和情緒所左右,我們才能真正回得去故鄉,也才能真正進得去異鄉。
——著名作傢、魯迅文學獎得主 王祥夫
東林是詩人。看他的散文,常常覺得他在詩裡沒說完(也不必說完)的話,自然流暢出來。非常樸素。樸素是難得的,那是一種錘煉之後的所得。深情唯樸素才能更有力量。故鄉事,故鄉人,非得如此,才能靠近。
——著名作傢 桑格格
這一年,山河歲月沉重,因此東林筆下的田園和回憶會讓人覺得格外難舍,想要特別珍重。從田野出發的鄉愁,對於有相同經歷的人來說,是驀然回首的默契;對於隻有城市記憶的孩子而言 ,卻也是燈火下一場溫暖的相逢。感動其實是一樣的,在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時代當中,我們擁有的不過是一幅血肉之軀,值得珍惜的是胸中的那一點溫暖。東林的文字記錄下人間的常情,流年中的豐盛與荒蕪。來時路上點點滴滴,且走且化作瞭必要的懷念,飽滿而且有趣。
——著名作傢 聞人悅閱
故鄉會在無形中升華為一種獨特的文化DNA,溶進作傢的血液之中。它會對寫作者的思考方式、認知能力、觀察事物的角度甚至是審美傾向都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從故鄉與流浪的對立中,我還能進一步聯想到返回與出離,漂泊與歸根、少小離傢與鄉音無改等。但無論滄海浮沉,月落月升,當故鄉成為一種文學胎記,它便能讓作傢的文字在卷帙浩繁的抒寫中獲得第一時間的指認。《帶著故鄉去流浪》,這是在對立中尋求兼容的可能,而“故鄉”一詞在當下文學語境中似乎缺席已久,感謝東林給與它再次被召喚的機會。
——著名詩人 王單單
章節介紹
天臺歸客 1
過年記 16
餓的治愈 23
舌尖上的人們 46
世間味 57
不得其醬 68
佐料之道 75
疼痛記 86
一寸肌膚一寸心 102
肉身之美 112
手與藝 121
失味記 129
關於五官 136
學會走路 146
大地上的行者 159
哭笑記 170
霓裳羽衣曲 179
懷念落後 187
與逝者為鄰 195
空、靜和慢 200
隱士記 218
在人間流浪 227
回到孤獨 235
消失的自己 241
塵間有靈 246
後記 我是我的故鄉 257
網盤地址:
書友評論
- 璃奈半仙的評論 差評,不值一讀。迷惑言論,神奇語言
- 夏寒的評論 身在異鄉為異客,故鄉則是漂泊流浪者心之歸處,每每思及,心頭湧動。第一次讀林東林的作品,樸實無華的文字,平淡而又真摯。翻開書頁,跟隨他的筆觸,走進他的故鄉記憶。無法忘懷的味道,念的是留在味蕾深處直達心底的美好。與自然深度結合的童年,田野生活,趣味盎然。故鄉不隻是那一方山水一片土地,更是心中無限的回憶。過往如煙並未消散,化作雲雨滋潤心田。
- 蜉蝣的評論 見人有第一印象,書籍也是如此。但在不斷地接觸與閱讀中,不斷刷新自己的認知,發覺一些驚喜。本以為是回憶故鄉的散文,帶著些許浪漫與感傷,但這本書表達的不止如此。我們每個人都有故鄉,故鄉裡珍藏著我們的童年記憶,不論我們走的多遠,那些氣味,人情,甚至幼年的饑餓感,都會如影隨形。小時候總幻想著長大,到外面的世界闖蕩,擺脫故鄉對我們的束縛,但當我們真正在外面的世界闖的頭破血流的時候,最需要的仍是故鄉。就好像我們對越親近的人越容易忽視,越包容我們的人面前越任性,因為知道,隻要我們還擁有故鄉,就不算一無所有。我們大都是或將成為異鄉者,在靈魂與身體的安放間衡量。疫情期間,大部分人宅居在故鄉,有瞭大把的時間,與故鄉好好做一次和解。疫情過後,不妨把故鄉背在身上,帶著故鄉去流浪,走到哪裡,哪裡就是故鄉。
- 並刀如水的評論 獻給所有的異鄉人
- 宿州讀書會的評論 每個人的心底都有著不一樣的故鄉,但在故鄉總能找到最柔軟的回憶。
- 冒充小貓咪的評論 故鄉或許並不需要帶,隻因為它一直都在。在異地的每一時每一刻,每一舉每一動,它都無處不在。從過去而來的它,於現在是生活中的氣息氤氳不散,並將在未來繼續與靈魂身體相伴。或許,你嫌棄過,懷念過,深愛過,思念過,平淡無奇過,但是可能永遠無法擺脫故鄉給你的羈絆。
- 格桑花的評論 起初看到宿州讀書會發佈這本共讀圖書,因為是現代文學,一本隨筆,本不以為意。以為是一個80後的年輕人“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讓我決定讀這本書的原因是書的封底上的一句話:我走到哪裡,就把故鄉帶到哪裡。 作者的傢在河南,離我們很近,都屬於華北平原,都是種植小麥,玉米為主的農業大省,所以有著相似的生活習慣,相似的民風民俗。因而讀起來,確有幾分共鳴。
- 小小藝的評論 月是故鄉明,當漂成為一種常態時,故鄉是藏在內心深處最溫柔的那道光。故鄉是根,是起點,一位故人、一道飯菜、一件舊物都會勾起濃濃的鄉愁。餘光中說“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那是因為我對故鄉愛的深沉。”又有誰不愛自己的故鄉呢?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提到,鄉土中的關系是我們決定不瞭的,那是親情血脈,是知根知底的夥伴,而現在流動的社會,關系都是被選擇,我們選擇行業、城市、工作崗位,朋友在變化,但是與鄉土中的關系本質上是截然不同的,我想這可能是我們留戀故鄉的原因之一。
- 幸福的沫沫的評論 月是一樣明,味是故鄉濃。縱使如今身處何地都可以享盡美味,但總是懷念記憶裡的味道。很多地方和作者都有共鳴,查閱之後發現,他就是我故鄉同齡的人。很榮幸,還是在直播間獲贈得這本書。作者有對現代化城市生活節奏的反思,不管身體和精神都渴求自然的沐浴,估計他也很喜歡李子柒的生活方式#忙裡偷閑讀書記#宿州讀書會40期共讀《帶著故鄉去流浪》
- 楚韻我的評論 一本獻給所有異鄉人的書第一次讀林東林的文章,通篇讀下來感覺文字很樸實,不追求誇張絢麗的文字,也不會刻意煽情,就是這種樸實的文風也很吸引人。能讓你靜靜地讀下去,就好像聽故事一樣,慢慢沉浸在作者的回憶裡,些許文字還會讓你和記憶裡的一些片段產生碰撞,看來大傢對故鄉的記憶或多或少總有些相似,至少對故鄉的眷念和留戀是一樣的。書的前半部分對故鄉吃食和味覺感官的描寫較多,每個人對兒時食物的記憶都不需要形容,早已印刻在身體中成為我們的一部分瞭。除卻讀書那幾年在一直在外,所幸我一直都在生我養我的傢鄉裡闖蕩。在傢鄉裡也待不膩,每時每刻都有新鮮感,看著我的老傢一點點繁榮發展,也是非常自豪的事情瞭。
- Isaac的評論 看作者筆下的故鄉,我感覺非常熟習。因為作者是80後的河南老鄉。對作者描寫故鄉的事熟習之餘,也勾出我對故鄉的記憶:自制陀螺、自制彈弓、自制卷炮、與小夥伴冬天帶著狗抓野兔!(雖然樣樣不精通,也樂在其中)故鄉與流浪,流浪久,對故鄉的思念越深;#宿州讀書會《帶著故鄉去流浪》
- 明信片的評論 帶著故鄉去流浪,初看到這本書名就被打動,書中對於故鄉的感官記憶與旅行生活的隨筆文字,其中一些讀後讓同樣成長於農村的自己很是感觸並打動內心。小時候的夢想就是離開故鄉去遠方,當長大現在才發現故鄉是到不瞭的遠方,不過不管故鄉如何發展變化如何面目全非,對於故鄉的那份美好回憶永存內心。
- 吾寧愛與憎的評論 大失所望,充滿乏味無趣的寫作,和“自以為是”的說教,卻沒看見多少故鄉
- 微風吹過留片香的評論 身處他鄉,每個人都是異鄉人,故鄉的種種記憶便留在我們記憶深處,我們每個人都是帶著故鄉在流浪
- 海與雲的評論 我們都是異鄉人,帶著故鄉走南闖北也是一種生活!與故鄉對話與自己和解……
- 豆友185050669的評論 帶著故鄉流浪
- 死在PC前的評論 讀完瞭、確實是一本不錯的散文集、作為在北漂一枚、感觸頗深
- 豆友194348009的評論 這個書名聽著就很有感覺,馬上春節瞭,正好應景,想讀啦!
- 黃的評論 他鄉已成瞭故鄉
- 小野oic的評論 很不錯的散文,是每個異鄉旅人都值得去讀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