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保持正确Epub+Pdf夸克资源

2次阅读
没有评论

我不想保持正确Epub+Pdf夸克资源
我不想保持正确

作者:[法] 米歇尔·塞尔 / [法] 布鲁诺·拉图尔

分类:文化

ISBN:9787208187450

出版时间:2024-4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标签:  

内容简介

“从一切已知中摆脱出来,投入创新。”

“哲学的作用在于为创造创造条件。”

“面对总体的危机,必须有一种总体的哲学。”

“我的目的不在于想方设法保持正确,而是要制造某种总体、深层和合理的直觉。”

“我们这个时代最美好的问题之一就是重新审视知识的混沌。”

————–

1991年,布鲁诺 ·拉图尔说服米歇尔·塞尔进行了五场访谈,主题分别为“成长”“方法”“证明”“批评的终结”“智慧”,讲述塞尔的成长经历和学术思考。塞尔以特立独行的思维方式著称,他的思想总是穿梭于不同时空、学科,在看似不相干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这让许多读者在得到启发之余不免感到困惑。此书的一大目的即理清这些困惑,让读者更便捷地了解塞尔的思想。

作为塞尔的入门读物,读者可以在这本书中了解战争对他(以及二战后法国思想界)的影响、原子弹如何改变了他的学术方向、他结合科学和人文学的思想主张和实践,以及他对卢克莱修、莱布尼茨、薇依、巴什拉等人的看法。

拉图尔的读者则可以在这本书中看到其思想的众多师承线索,例如“拟客体”等重要概念的来源、塞尔对科技与社会(STS)研究的影响等等。

章节介绍

访谈一 成长

战争中的一代人
战争在大学里继续
自学?
三场科学革命
广岛,从科学到文科
西蒙娜·薇依,思考暴力的哲学家
从哲学到人文学
巴什拉和奥古斯特·孔德
无用的讨论
访谈二 方法
所有的作者都是我们的同时代人
过去从未过去
不要评断,不要无评断
另一种时间理论
赫尔墨斯,接合之人
数学家的方法
风格,或以其他方式继续的数学
哲学监控下的文学
访谈三 证明
解释的来龙去脉
必然困难,偶然困难
综合最终是可能的
使用好评论
重复
本地解释,总体证明
第二种方式:是运动,而不再只是文本
抽象从陈述行为开始,而非陈述
作为分散和综合的赫尔墨斯
赫尔墨斯和天使的综合
反对“碎片”颂歌,赞美柔弱的综合
访谈四 批评的终结
远离知识哲学
远离评判的哲学
远离哥白尼式的革命
为了科学的人类学
勿再掀起“哥白尼式的革命”
远离检举揭发
朱—庇特(Ju-piter): 双重揭示后,重新开始
关上悬置批判的括号
开普勒椭圆和它的双焦点
哲学盲点处,一切重始
访谈五 智慧
智慧和哲学
一种客观道德
被遗忘的人文学
无教育便无道德
弱:历史的动力
客观之恶
不可能的质疑
美德的基础
物进入人类集体的切入点
道德法则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释槐鸟的评论 这本书开辟了一条新的学术路线,胡塞尔、维特根斯坦、马克思主义之外的一条新大陆。此间是因着巴黎高师拉图尔的《潘多拉的希望》来的,当时流行的学说,他们都经受过,现象学、逻辑哲学,还有在马哲下的真实事件。我们都一直在探索身处的时代,唱响属于它的主旋律,勤奋点的还要上下而求索,但时代没有真正地反馈到任何的个体,它的恶性症状无一例外地被大势所掩藏,它在等待一个好时刻,一举拿下全人类。
  • Simonoth的评论 强烈推荐给那些读书到了某个阶段感到一些疲惫的读者,这本书会给你一些新刺激。去年读书总结中提到这本书:今年读到最有启发性的一本书,塞尔和拉图尔的对话录。意外开启了科学、技术、STS的阅读。不过读塞尔可能需要调整一下阅读视角:他的一些观点我不能同意,但是哪怕犯错也是启发性的。
  • 山口帝国作用子的评论 塞尔是还没有陷入反讽的浪漫派,也是没有结构化的结构主义。准结构主义(如杜梅齐尔)是列维战败后一条暗线,它不像尼采派否认结构的构成性,也不像主体派把全体解释成结构加剩余。结构依然是共时性的总体,但不必把其中要素还原到两两对立,也没必要讨论结构与意义的关系。塞尔的严格反而体现在对松散之松散性的坚持:方法上根据在地经验打造专属钥匙,但也要“柔软地综合”;本体上万物皆流,赫尔墨斯在其中转运缝合。更有趣的论证事关恶的客观性:恶应被理解成要解决的客观问题,因为所有人都已上过被告席。这个论证具有很高的发展潜力,它不是在说恶客观地附着在实然中,而是说追责的逻辑已经解决不了问题,需要我们彻底转换视角,放弃一以贯之的准则。这一论证甚至可以作为塞尔整个哲学方法论的基础,从而回避许多认识论本体化带来的传统哲学问题。
  • Philosofaker的评论 预定今年十佳,很久没有读到像赛荷这般迅捷、渊博而富有生命力的思考了:他以孤傲离群的自省冲击着学术工业的专业化分工,并用科学-人文的整体性视野(Ju-piter的双焦点椭圆)取代巴什拉的认识论断裂;积极的建构哲学更是压倒了大学体制中的毁灭性战争—论战,从而在战后不断解构和崩裂的碎片哲学中独树一帜:碎片恰是偏居一隅的顽固与保守,惟有体系哲学的孱弱才是真正的创造。一体两面的赫尔墨斯主义是光的速度而非澄明,也是孤独(反对重复)与联结的统一。褶皱的拓扑时间性使得卢克莱修的流体力学、魏尔伦的噪音理论具备同时代性;介词的哲学(拟客体)塑造了差异化的有机关系总体,天使学的嘈杂因此掩盖了独一上帝,名词化的形而上学也被降格为物神崇拜。贯穿谈话的内核恰恰是人的孱弱与无力,然而正是这种柔软才是时间与神性的真正所在。
  • 木纹的评论 非常诚恳两代人之间的访谈与回应,席间偶尔显现塞尔和拉图尔师生间的传承与差异。前者的学术经历、成长经历与时代如此紧密地卷积到一起,以一种异常的包容和自我放逐的孤独开辟了一条差异化的道路。拓扑结构的褶皱时间观,整合科学、哲学与文学的写作方式,两种赫耳墨斯主义的多面一体,综合割裂的思想传统的努力……这都是塞尔一直在尝试,但大约被主流哲学界忽略的。但对谈也许又从另一方面呈现出,塞尔的许多主张已经通过拉图尔对整个哲学乃至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蛮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访谈的最后居然回到关于道德的话题,他们如此「积极」地面对这个世界,难免让人感到精神振奋。大约也是因此,对他们的批评也在方方面面显得更加不足。
  • 哭之笑之的评论 “研究(胡塞尔)的技术难度和成果产出不成正比。”“我进入过最好的学校(巴黎高师),但到头来只能靠自学。”“她(薇依)是唯一一个真正影响过我的哲学家。”“我的一生都有在沙漠中流浪或在远海上漂流的悲怆感。”“从了解一切开始,然后忘记一切。”“我常认为一部作品如果引用的名字越少,那它就写得越好:因为它是赤裸的,不设防的。这不是浅薄,是充满了第二次天真,它不汲汲于正确,而是热情洋溢,面向新的直觉。”“我的哲学思想主要来源于柏拉图和前苏格拉底时代。”“我热爱语言,热爱法语文学。”“我一直尽可能使用日常语言。”“甚至在我看来术语是不道德的,因为它阻止了大部分人参与对话……它满口谎言,只是为了把通常简单的东西复杂化。”……看塞尔说话真的太爽了!摘抄停不下来!
  • 的评论 太喜欢这样的对话了
  • 马戏团的评论 尤其喜欢第二章关于时间的讨论,我们总以为过去已过去,但就像书中举例,建筑物中的两个元素很少来自于同一个时代,我们都是活在不彻底的过去和不彻底的现在当中的。摆脱线性的想法,“时间没有流走,它只是过滤了”。
  • 下海猪猪的评论 读完分析风格的论文再来读此书,感觉塞尔就是不够“精英”和“学艺不精”的屌丝文科学生的嘴替:别再引用名人中断讨论,装得很美的学术书和赤裸的哲学书,哲学不能离开某种总体性的思想,真正的认识只有创造,文学高于哲学。拉图尔总试图将塞尔拉回学术讨论的规范性中,但塞尔如他的赫尔墨斯一样飞到不知何处了;这种发散的思维和不加考究的创作不被学术界认可,即使他对知识论的积淀不比英美认识论学者差,那么问题在于……
  • 子夜新荷的评论 像。塞尔或许没有创造,不要学他。
  • Drapor的评论 虽然很多地方读不懂,但还是读得津津有味,很多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 的评论 很优秀的一本书,其涉及到的思考理路的变迁我也曾经历过。
  • 废物的评论 人类世意味着人类整体开始背负起整个星球命运的责任。塞尔不止一次地提醒读者,人类世带来的道德问题并非只关乎人类,我们急需建立一种客观道德。“今天我们迫切想解决的道德问题可能诞生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当时物开始主导人类关系,而我们还没有走出人类关系主导物的古老时代。”倘若我们走出人类关系主导物的古老时代,届时将再度出现“一个无生命的、生命的和人的紧密的整体”,一个由“客观之物”(chose)和“契约之因”(cause)共同构成的全新共同体。犹如人类历史上多次发生的那样:物创造了新的社会关系,而社会关系又将创造新的物,二者的双重循环中产生了人类集体。一个空白契约在人类集体内不停地重复,物与人的关系融合又分离,不同时代构建起不同的共生关系。塞尔的全部教诲可总结为一句话:人与物一同开始,共生关系永不止息。
  • Gloria的评论 没有翻开前,我觉得书名就很像我的生活和目前的思想状态,以自己开心为主,不顾其他,不想追随大众的生活脚步。读完后,发现真的很学术,书中很多很宏大的叙述和表达,虽然用了一些很形象的比喻,隐喻,有的思想可以没有障碍的理解,有些思想可能涉及很多哲学名词,而我刚好不熟悉,会有一知半解的情况;我不想说世界万物最后的解释权都是在哲学范畴,很多读物和学者观点都引导我去读一些哲学内容。我想我该认真读一些哲学历史和发展的内容,理顺一些重要的名字。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如下这些句子:文化和身体都浸润在人类群体中,这个群体反过来又构成这一代人的生存条件,就成就了我们。每一代人不仅定义自身,选择他们的榜样,更知道如何选出他或他们的“他者”。
  • 后商的评论 非常有啟發,最大的啟發倒不是天使學、拓撲學、戰後?數學、認識論等等,而是塞爾使我意識到,文學的確是那個最好的哲學,而人們借助家園家譜家規所實現的並非繼承歷史而是反抗歷史,所以最後被記憶的實際上大都是不得不被記下來的,如我們所知,它們大多是文學,而如果說西方或者中國之外的世界是一個詞語的、元的、神話人物的疊加拓撲的世界,那麼中國世界其實不過是被人們主動忘掉了的世界,人們不再需要中國,人們主動離開中國,這大概就是中國全部的歷史,也是中國全部的文學。
  • 新凉的评论 有些部分大懂不懂,但不妨碍它好
  • L的评论 相见恨晚
  • 月亮的距离的评论 如此博爱、深邃、敏捷
  • Grey submarine的评论 很喜欢塞尔对人文学或哲学的态度。坚持自己的思考,如赫尔墨斯般,秉持着弯曲的(拓扑结构的)时间观,游走于和自己的思想相关的各门学科之间,打通历史与当下隐藏的界线;在学科与学科中间的幽暗地带、硬科学与人文学的障碍中穿行融合。在卢克莱修和现代物理学,Ju(日光/科学)-piter(父亲/人文学)中寻找一种在地的、合理的解释。而不是批判哲学中将哲学置于最高的审判地位,或认为科学进步消解了人文学的意义。哲学应该和自身的经验、具体的情境、天平另一端的科学融合和互动。“别再引用人名中断我们的讨论”“人类要么就是独自面对自然,形单影只,没有集体,没有社会;要么就是投身于政治,于是再无世界”
  • 竹与其哀的评论 谢谢你塞尔,我真的有很被安慰和鼓励到~
正文完
 0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