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革命Epub+Pdf夸克资源

2次阅读
没有评论

汉字革命Epub+Pdf夸克资源
汉字革命

作者:钟雨柔

分类:文化

ISBN:9787108077387

出版时间:2024-3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标签:  

内容简介

全书如同一个充满戏剧性张力的故事,既有宏观性的国际视野,又有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从催生汉字革命的语音中心主义转向开始,讨论汉字革命的发生、变异和中止。跟随着作者的论述,可以看到20世纪多位语言学家和文学家如赵元任、瞿秋白、许地山、晏阳初、叶圣陶、陈梦家、唐兰等参与汉字革命的经历,他们背景和立场各异,所提供的汉字改革方案也侧重各异,而汉字革命在中国一步步的变异,正与中国革命的紧张进程相呼应、重叠,从二十世纪初,历经五四、抗战、新中国成立,时代洪流为汉字革命赋予了不同面向。在最后,通过对周有光的介绍,阐明了汉字革命结束后的“余波”,并表示了汉字革命虽然已经中止,但“语文事业未竟”。

20世纪中国,风起云涌的汉字革命是一个几被遗忘的重要历史事件。这场革命与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运动伴生同行,在废除汉字的号召下,试图在中文土壤里移植拼音字母系统、拼写大众声音,被理解成激进且进步的文学与政治革命之有机组成部分

本书以语音中心主义内部的辩证关系为切入视角,讨论汉字革命的发生、变异和中止,追索汉字革命在与文学革命的合流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变异。赵元任、瞿秋白、许地山、晏阳初、叶圣陶、陈梦家、唐兰等语言学家和文学家,以各自的背景和立场,厕身于这场“革命”中,他们不同的“拼音化”实践,让对“声音”的追寻,融入了汉字罗马化、汉字拉丁化、五四白话话语、语体文和新形声字等不同形式的语言文字策略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汉字革命的诉求,也与20世纪中国民族革命的紧张进程相呼应、重叠,与民族救亡、抗日战争、扫盲运动和大众教育勾连了起来,呈现出左翼的气质。最终,汉字革命在‘反殖反帝’的全球背景之下暂时落下帷幕,而基于汉字小学传统而充满后结构理论批判力的“汉字书写学”(Chinese Grammatology)也正在此刻应运而生。

章节介绍

导论 无声的中国及其语音中心主义之转向
从1916到1958
从拼音化到语音中心主义
从语音中心主义到汉字书写学
本书分章
第一部分 肇端
第1章 字母普遍主义的开端与终结
“废除汉字,取用字母”
两种国语
国语罗马字
“中国字母”
“可视书写”与字母中心主义的终结
第二部分 嬗变
第2章 语音中心主义的二律背反
罗马化与拉丁化
拉丁化的先例
从汉字革命到文学革命
语音中心主义的局限
第3章 底层工人能书写吗?
五四运动、欧战与识字
口语与书面
华工与启蒙
第4章 语体文、新大众教育与小工人
千字课、语体文与拉丁化
拉丁化、战争与新大众教育
作为现代中国文学的语体文
文心
第三部分中止
第5章 走向汉字书写学
社会主义热潮
异见者
拼音重定义
汉字书写学
尾声最后的守护人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网盘地址:

书籍网盘

书友评论

  • 星圣的评论 完全可以绕过不读的著作。从头到尾不知道在说啥,末章怀疑作者精神有问题,反正和中文学界没关系看不出来是写给中国人读的。发明词语是写作大忌。不说人话。瞎JB比附,短20世纪居然可以这么用,除了时间上的偶然还有没有什么基本的符合人的智力的证据?怀疑作者对文字学七窍通了六窍。华工那章曾经被当作历史学专业英语课的讨论资料,一屋子学历史的七嘴八舌批了一轮,简单来说就是没新意,学文学的没水平。新左派固有的不说人话,我实在不知道中文系语言差到如此地步。我这个评论的写作方式就是和这本书一样,堆积有意义的废话,没有任何层次。还有,基本上是个论文集,缝了几篇相关文章,想要找逻辑,得自己读相关资料,拉丁化、简化字、拼音在书里全部混起来讲的,
  • 田季琰的评论 深刻的平庸。作者不懂文字学和语言学。分析唐兰完全是胡说八道。提出了语音中心主义的二律背反,但实际上,文字区别于图画,就一定能表音,和语音中心主义什么的关系不大。作者想用语音中心主义批判汉字的现代化工程,并没有关注到汉语的固有传统,呈现出问题意识的误置。(想想敬惜字纸吧!)另外后殖和解构两套逻辑也未能贴合。非常不喜欢作者的比附,把语言文字和教育、文学表达、社会生活绾结起来的思路本身没有问题(反过来讲,异质的东西拉到一个论题下,真的好吗?真的能把所有东西都写成思想史?)具体写作充满着北美学院东亚研究的偏见。唐兰一章,对陈梦家先生的描述简直无异于凌辱侮蔑,建议了解了解历史。讨厌新左不是因为他们的意识形态,是因为他们没常识,更可笑的是就这居然还有人刷分…
  • Daytun的评论 或许书写一段失败、戛然而止的历史,个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书写者很难避免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审视问题,并且很容易将历史中的角色英雄化。但《汉字革命》中最明显的症结在于,全书在需要体现汉语文字的幽深及与罗马表音文字的不适配时,选择只去介绍为汉字语音化摇旗呐喊的先锋(而没有去讨论不适配在语言学、文化联结上的原因);而在需要引入多元视角(西方、技术、政治的)时,却只浮于非常浅表的后殖民话语,抑或反复援引某一特定理论以作证自己的研究价值(如强调唐兰的提议先于德里达的书写与差异——实际上,两者并没有可比性)。与其说这是一种汉学主义的救世主视角,倒不如说这是一种为了书写这段历史而刻意忽略跨领域洞见的盲视(正如最后周有光在采访中所言:汉字革命从来都是因为技术)。执意讲述一段历史,只能创造出弗兰肯斯坦。
  • 虚心若愚的评论 思路可资以开阔视野,但是有些地方语焉不详,怀疑是否真的需要如此表述。拿汉字革命炒了一盘殖民与后殖民、多元与统一的菜。这种穿针引线,将边角材料以一种明确的线索建构起来,既新鲜却又注定容易引发比附的怀疑。真的有这么大的关联吗?真的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吗?如果按照所谓的伴随着最高号令一切中止了,那拼音化文字在何种意义上落地了?
  • 麦疏云的评论 如果我不是搞文学、与语言打交道,尤其经常接触出土文献和古文字,我或许会给高一点。但是,整了一堆概念,勾连起殖民、统一等诸多外部内涵,看似深刻,实则泛泛。最搞笑的是,这种书居然还有水军刷分,简直无耻
  • 不知道了的评论 延续汪晖在《兴起》的工作,以语音中心主义为主轴的叙述。其实不必要用很多概念,本质上就是实用性与语音中心主义规定下的科学性的较量,以及连带着的民族形式与语音中心主义的现代性的较量(即所谓二律背反),在钟雨柔的叙述中,汉字革命似乎实现了对语音中心主义的超克。但这没有解释的问题是,从拉丁化开始左翼主导的新文字为何最终通过了一个本质上自我否定(方言)的方案,汉字拼音化说到底就是京音化。京音上升、普遍化的过程不就是在中国内部复刻了语音中心主义由拉罗由区域性上升为全球性的暴力过程吗?这个地方性的消解/反消解在我看来是汉字革命内置的一个关键议程,但却没得到充分论证,因此四星。
  • 水木君的评论 引用史料十分繁复,但很多时候不甚清楚章节逻辑及论述层次。语言过于生涩,甚至产生了“陌生化”,还有大量出现的“语音中心主义的二律背反”,实在难以理解。
  • Angry Oliver的评论 很多术语和概念没有说清,很多地方戛然而止,部分段落陷入作者感性的发挥。
  • 某羊的评论 读《汉字革命》的时候难免会想起另一本相关著作《中文打字机》——后者印证了本书尾声部分周有光的总结:“从来都是因为技术。”而在技术的演进过程中,汉字所经历的种种,则构成《汉字革命》的讨论主旨:以“语音中心主义的二律背反”为线索展开的近代汉字革命史,所呈现的实为近代百年间中国社会观念的发展与转折史——对自我文化由肯定而否定而再度接纳,其中既包含技术的因素,但世界革命潮流与民族观念的重塑也确实不可忽视。值得一提的是,“二律背反”引发的“汉字革命”之“内爆”,既是本书在阅读过程中带给读者惊艳体会,同时也难免让人怀疑其戏剧性是否过度,但无论如何,读下来确实是一部有人情味的研究,尾声和后记尤有此感。
  • 落花梦的评论 没有背景知识,只看了语言中心主义的二律背反相关的内容
  • 珍瓏局長的评论 为学术史提供了另一种视角。赵元任的国罗大智若愚,非“天生的数学家、语言学家、音乐家”不容易学会;而唐兰的那一套汇通古今,完全可以用作文字学升级一级学科的指导纲领,可惜在那个当头消化不了。世变推移,学运兴替,“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何足道哉。”
  • 之徽的评论 另开了文档记评
  • Eldorado的评论 “我们见证的汉字革命的三次嬗变——与文学革命合流的拉丁化运动、五四白话话语、新大众教育运动——并无二致,语音中心主义势头越猛,它的贯彻实施就越虚弱。社会主义文字改革,依最强之势一举登上语音中心主义的顶峰,于是也以最彻底的方式遭遇解构和阻遏。语音中心主义意欲凌驾于所有民族形式的书写之上,却没料到对其内部两个概念——“拼音”和“形声字”的重新定义,让语音中心主义自己被占领,被解构。以严格的辩证法的方式,语音中心主义走向了汉字书写学。”多好的题啊,但有意挑选场景的戏剧化论述让分量轻了很多,唐兰先生所说的难道不是古文字学的常识么?在作者的“语音中心主义二律背反”逻辑下英雄化了。这种“二律背反”的内在机制也阐释不足,德里达和唐兰先生的可比性是由某种先行的理论操演给定的,不太令人信服。
  • Kukki的评论 非常惊艳,从汉字革命的角度为重识五四白话文运动提供崭新的视野,也打开了鲁迅一批大众语讨论文章的认识脉络。原来晏阳初、许地山、叶圣陶等人都曾介入汉字革命(拉丁化、口语白话与圣经女人、语体文等),从这一角度对《玉官》《倪焕之》的文本分析也让人大开眼界。语音中心主义的二律背反(据说借自安闽成),背后实质依然是西方现代性与第三世界本土主体性之间的龃龉。作者跨越语言学、文学与史学之间的知识结构与问题视野令人叹服,翻译文笔也典雅流畅,五星
  • suzumiya的评论 绝对的佳作,虽然对汉字革命具体变动细节着墨不多,但对其限度:由拉罗字母体现的语音中心主义与其召唤出的追求平等和人各有己、得发心声的矛盾做了极为深入的检讨。许地山《玉官》中女主人公经由字母体闽南语圣经的得语与在作者文本中声音的消隐构成了新文字和语音之差别的限度,晏阳初启蒙教育与华工傅省三出自自身的语体文对一战批判性检视之间的重叠与落差,叶圣陶创作倪焕之与文心的限制与转变,以及唐兰在拼音框架下重构形声字作为拼音实现的文字学/汉字书写学实现的对语音中心主义的内爆,作者对这几处的分析都堪称精到。相较而言,本书更多彰显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现代追求的二律背反,而王东杰声入心通则见民族国家形构中的调适与张力。然而若要超乎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作为时空体的叙述极限,还应思考到的,则是革命之中的多重声音与多重时间。
  • 刘与漳的评论 一直没时间细看,今儿个趁着失眠一口气看完了。还是很有启发的。“语音中心主义”的衰亡不应完全归因于二战后全球反殖反帝话语的攻讦,还应考虑其内部的原因。一是技术进步扩大了表音普遍主义和字母普遍主义的距离,使人意识到就算是拼音文字也不过尔尔。二是作者所说的语音中心论的二律背反,即文体革命实际分化了文字革命的主体力量,并最终取而代之,成为追求乌托邦的正途。但是书中讨论唐立庵的部分实在是为天下笑。德里达曲解卢梭,作者曲解唐立庵,一个赛一个,後者殆有甚焉,简直令人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了。
  • 阳光开朗的评论 就算2024年才过四分之一,但我绝对肯定这本书能进入我今年读到的十佳好书书单,让门外汉也能读得懂、有兴趣读的专业书,让我对“哈佛燕京学术丛书”有了更多的探究欲。
  • HeliumTrois的评论 汉字要全盘拉丁化和后来放弃全盘拉丁化是有世界大势作为背景,包括欧洲中心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以及对它们的批判,都是可以思考的
  • sub的评论 从1916赵元任提出拼音化方案(索绪尔结构语言学/一战冲击)到1958新中国文字改革方案颁布(德里达解构主义/二战后反帝反殖),中国文字革命如何从对语音中心主义和字母普遍主义(背后是西方本民族主义)的追求中生发出对其的反叛,最终表现为汉字形式的保留。论述包含以下问题:1、国罗:语音中心=字母=拉罗?;2、拉丁化:普遍与方言?;3、欧战识字:启蒙的限度;4、大众教育:用“”白话“”合法化“语体文”,保留语音追求,文学革命、文字革命与政治的合流;5、建国后:唐兰的汉字拼音化方案,对汉字内部“形声”这一“民族形式”的再发现,对文字作为盈余/历史的强调,对语音中心主义的反叛(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拼音化文字的形式)
  • 攸川的评论 楷模。抓住“语音中心主义的二律背反”就能通。分析唐兰一章让我目瞪口呆,作者把历史的辩证展现地淋漓尽致!
正文完
 0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如有你需求的书籍,请点点广告。。算是你对本站的支持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