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學習
作者:[德] 烏特·弗雷弗特 等
分類:文化
ISBN:9787208170629
出版時間:2021-6-3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啟書局
標簽: 心理學 兒童 教育 社會學 育兒 文學 外國文學 心理
內容簡介
★跨越德、美、英、意、法、荷、挪、俄、瑞典等世界各國,考察百餘種經典兒童文學與教育手冊,展現不同文化背景下對情感的認知與學習的異同。
★焦慮、信任、虔誠、同情、同理、愛、羞恥、痛苦、恐懼、勇敢、思鄉、無聊,十三位情感史研究專傢,勾勒十二種情緒的百年發展史。
★從《綠野仙 蹤》到《霍比特人》,從《魯濱遜漂流記》到《愛麗絲漫遊奇境》……我們習以為常的情感並非天生,而是通過閱讀形塑,並不斷改變。
★“光啟·情感史”系列第一部,美國羅文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長江講座教授王晴佳策劃作序,著名歷史學者蔣竹山推薦 。填補兒童情緒史研究的空白,為兒童情感研究奠定框架。
本書研究百年來經典兒童文學如何引導孩童與青少年認識感覺、學習情緒,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發展研究所情感研究中心主任、耶魯大學德國史教授、柏林自由大學榮譽教授烏特·弗雷弗特主編,集合該中心的數位情感史研究專傢共同撰寫。
1870-1970年是兒童文學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對兒童情感的討論最蓬勃發展的年代,兒童被視為需要教養的獨立於成人的個體,無數童書與教育手冊協助父母引導兒童學習情感、掌控情緒,並由此發展出“健全”的人格。本書即通過考察這一時期來自世界各國的百餘種暢銷兒童文學與教養手冊,還原其閱讀情境與讀者反應,探索兒童和青少年如何通過閱讀來學習感受、認識情感。在閱讀兒童文學的過程中,兒童會與書中主人公一起體驗成長,通過模仿與自我調整,學習各種情緒,並且將這些情緒轉化成知識。作者們也將這些情感置於歷史轉折與社會變遷中討論,勾勒出十二種情緒的百年發展史。
在探討這些書籍傳遞出哪些情緒知識以成為兒童的情感養分時,本書分析瞭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如兒童如何在《蠅王》中學到“羞恥”“痛苦”與“同理心”,通過《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懂得“分離焦慮”;而曾被鄙視的“膽怯”,在《綠野仙蹤》裡有瞭新的詮釋,從托爾金的《魔戒》《霍比特人》到劉易斯的《納尼亞傳奇》,恐懼的概念又變得更加復雜……這些作品鼓勵兒童擁抱恐懼、擺脫羞恥,接受思鄉病為一種合情合理的感覺,並賦予兒童掌握自我情緒的權利,兒童有瞭不同的選擇與空間,同時也開始需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章節介紹
總序
圖表目錄
譯序
序言
導論
第一章 蓋斯凱爾夫人的焦慮
第二章 狄肯的信任
第三章 阿斯嘉禮的虔誠
第四章 拉爾夫的同情心
第五章 杜立德醫生的同理心
第六章 溫迪的愛
第七章 小豬的羞恥
第八章 勒佈拉克的痛
第九章 小紐扣吉姆的恐懼
第十章 伊凡的勇敢
第十一章 海蒂的思鄉病
第十二章 英格麗的無聊
結語 翻譯書籍,翻譯情緒
參考書目
中外文對照及索引
作者名單
國際好評
網盤地址:
書友評論
- 伊夏的評論 “長大是關於學習用不同方式來信任父母。”讀完本書我忽然有種想象:我們的童年是一顆很難融化的棒棒糖,我們的一生不過是去慢慢舔開它,直到看到內裡的模樣。
- 韌勉的評論 近些年來西方史學界閱讀史、情感史都是熱門的新興史學理論領域。在西方史論學傢眼中閱讀就是一種可以培養情感的行為途徑,兒童閱讀的主要對象就是兒童文學,故而兒童文學恰好是人類幼體學習感受情緒最基礎的根本途徑,本書由全球12位閱讀史、情感史領域的專業學者通過對不同類型、不同經典形象的情感教育路徑加以分析,指出兒童經典文學背後的情緒培養價值及其教育意義。本書為跨學科、跨文化研究、知識點密集,是為王晴佳在光啟書局出版的《情感史》系列的第一本,這個系列值得期待。
- 楓葉無雙的評論 在書中,作者們列舉瞭大量耳熟能詳以及不為大眾所知的兒童文學經典之作,每一種情感都由一個故事引入,通過分析故事人物的心理活動和言行表現,深入探究種種情緒產生的根源,以及對兒童性格成長、塑形的重要意義。
- 媽媽童盟繪的評論 這本書以西方兒童文學為基礎去窺探兒童在文學作品中所認識到的情緒,以及如何處理情緒。正如作者所說,特定的文學有特定的背景。有一些故事放在現代不一定能有當時所產生的效用。但不可否認,當時的兒童文學,在當時對兒童所產生的重大教育意義。
- 書不白讀的評論 一本育兒書書單,一本情緒發展史,一本幫助傢長療愈內心、正確引導孩子情緒的書。理論性很強,適合有6-16歲孩子的傢長讀。
- 不知用什麼名字的評論 “兒童情緒是由社會建構的”這個觀點在現在看來並不新穎。畢竟解構、再解構理論早就為我們打開瞭一道又一道現實的枷鎖。本書最大的意義在於將英國、德國、蘇聯、美國等各個國傢的兒童文學納入到世界文學流轉的渠道之中。當然,我們也應該明確這些情緒分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也無法決定兒童讀者到底是否會生成符合兒童文學作者期待的情緒。另外,焦慮、信任、虔誠、同情、同理、愛、羞恥、痛苦、恐懼、勇敢、思鄉、無聊這十三種情緒的邊界與關聯在哪裡,需要我們好好思考。翻譯流暢,雖然是學術書籍但是還是十分易讀。不過有的翻譯值得商榷。比如“reproduce”翻譯成“再制”在有的語境中可能搭配不當。
- 曉林子悅的評論 內容大豐富,不是兒童文學,而是兒童文學研究,是心智教育方面的前沿學術課題,涉及兒童文學史、比較文學、社會學、心智研究,情感史等。談及歐美兒童文學裡對同性的書寫和開放的教育觀念,還有無聊,反對權威等主題,與我國的語境有差別的,在短評裡就不展開瞭。
- 格魯米的評論 不僅是兒童文學,也是近代以來對現代、兒童各種想象和建構的歷史
- 初曉的評論 關於童書的選擇的確是很多傢長頭疼的,究竟什麼樣的作品才適合孩子成長,也是眾多傢長所關心的。本書主要從兒童情緒的角度出發,深入探究兒童文學作品,針對各種情緒細致分析,幫助我們選擇兒童文學作品,也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感知各種情緒。
- 無齋公子的評論 孩子透過書籍,可以獲得對於自身與其所處世界的知識,還可以透過閱讀書中人物的痛苦與喜悅,而獲得同樣的情緒體驗。因此,很多對於孩子而言非常重要的情緒體驗,諸如焦慮、信任、虔誠、同情、同理、愛、羞恥、痛苦、恐懼、勇敢、思鄉、無聊,都可以從經典的兒童文學中找到。
- 曉逢的評論 不僅是對兒童文學或是對情感的學習,它能帶來關於閱讀態度和思維方式的新的啟發。
- xtlt002的評論 人是社會的人。人如何從自然界進入社會界,在獲取理智的過程中如何保持情感的新鮮度,這本書將告訴你一切。
- 豆漿不水的評論 《情感學習》是針對影響孩子的情緒感受,整理出一系列文學作品,通過對這些作品的分析和總結,烏特•弗雷弗特團隊從專業的角度給出什麼書籍適合孩子哪裡具體情緒方面的引導。省去很多父母為孩子篩選、甄別圖書的時間,實用性很強。
- 舟上大大卷的評論 全球化時代,學習”閱讀與翻譯跨文化的情緒“,是兒童已經面臨的眾多狀況之一。全球性接觸不隻局限於行動者、貨物,也有情緒。童書的翻譯與接受,體現瞭情緒全球化與跨文化過程中的復雜性。
- 杳朹的評論 首先,這本書選用的故事並不是我們中國人所熟知的《白雪公主》、《海的女兒》這類,而是各個國傢、地區的童話。其次,故事不熟悉加上翻譯的深澀(或者本身寫作的深澀)讓我看得雲裡霧裡,僅僅隻有幾個章節我看得比較透徹。最後,這本書更像是在文學作品和社會學層面上來談情緒這一心理學概念。
- 倔強的小野豬的評論 本書以《永遠講不完的故事》引入主題,隱喻兒童通過進入書籍獲得對自己和所處世界的知識,閱讀他人的喜怒哀樂獲得情緒體驗。這基於我們很容易就認為情緒是人類共通的,因此兒童讀者特別能和書中的人物的感覺連結在一起。但這些看似普遍的情緒其實經歷瞭深廣的歷史演變過程。在不同時間、地點以及個人層面上對情緒的感受是天差地別的,哪怕是痛覺這種與身體關系緊密的情緒。所以,當我們希望兒童通過閱讀兒童文學去學習情緒,發展出跨越民族、性別、年齡、階級的“翻譯能力”時,就應該認識到這個過程不是找到對等,而是創造對等。例如生活中的情境往往是傢長和兒童將故事情節嵌入日常生活,創造出原文本沒有的選項。
- 楚汐思讀繪的評論 通過考察1870-1970年這一兒童文學發展的黃金時期,來自世界各國的百餘種暢銷兒童文學與教養手冊,本書作者們悉心分析瞭兒童成長期的12種情緒——焦慮、信任、虔誠、同情、同理、愛、羞恥、痛苦、恐懼、勇敢、思鄉和無聊,這些情緒都外顯或內含於那些經典的兒童文學裡。
- 小乙的評論 交叉瞭童年史、情感史、比較文學等多個領域的論文集,給我非常大的啟發,沒想到兒童文學還可以這麼研究。原來不僅童年是被不斷定義的,兒童的情感也是被引導與塑造出來的。回望教養手冊與兒童文學的歷史,焦慮、信任、同理心、羞恥、勇敢等12種情緒是如何在其中變遷的,背後是怎樣的社會變化,又是如何影響兒童發展的。總的來說,兒童在閱讀與聽故事的過程中產生認知與身體感受的混合,讓情感模式成為一種實踐性知識可以被不斷回味體驗,就這樣,兒童文學作品與情感探索相連。【每章提煉的主題都很妙,都可以單獨閱讀【其中提到大量作品,大概讀過一半吧…
- 竹石的評論 本書考察百餘種經典兒童文學與教育手冊,展現不同文化背景下對情感的認知與學習的異同。
- 白雲千載的評論 《情感學習》的封面就是我們大傢熟知的兩部兒童文學作品的經典人物:《格列佛遊記》中在小人國的格列佛和《綠野仙蹤》中的鐵皮人與稻草人。封底則來自《愛麗絲漫遊奇境記》和《柳林風聲》。這四本書無疑是非常成功且廣受好評的。本書的研究對象正是包括這兩部書在內的六十本童書,探討瞭兒童文學中十二種情緒的百年發展史,告訴讀者兒童文學如何教我們感受情緒。角度新穎,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