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直面的人生
作者:王曉明
分類:文化
ISBN:9787108069245
出版時間:2021-1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標簽: 魯迅 傳記 文學研究 王曉明 思想史 傳記回憶錄
內容簡介
一部影響深遠的魯迅思想傳記,代表瞭20世紀八九十年代知識界努力沖破啟蒙話語,力圖回到“魯迅本身”,從個體生存的心理結構和思想困境的角度去重新解讀魯迅的重要嘗試。
作者以魯迅的人生歷程和思想發展為經緯,以其三次努力抵抗自己的“鬼氣”和“絕望”為主軸,把魯迅思想氣質中的懷疑、矛盾、陰鬱乃至黑暗刻畫得深入骨髓,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會在情感和心理的共鳴中,感受到作為一個人的魯迅那巨大的精神痛苦和思想悲劇。
作者曾解釋如此理解魯迅的原因,是“想要打破那一味將魯迅往雲端裡抬的風氣,想要表達對魯迅的多樣的情感,不僅僅是敬仰,是熱愛,還有理解,有共鳴,甚至有同情,有悲哀;我更想要向讀者顯示生活的復雜和艱難,不僅僅是魯迅,也是我們自己,不僅僅是過去,也是現在和將來”。
章節介紹
三聯版序
初版序
2002年修訂版序
第一章 幸運兒
第二章 天突然坍瞭
第三章 離鄉者的淒哀
第四章 初皈神靈的狂喜
第五章 猶豫不定的靈魂
第六章 待死堂
第七章 戴著面具的吶喊
第八章 小成功和大失敗
第九章 從悲觀到虛無
第十章 驅逐“鬼氣”
第十一章 魏連的雄辯
第十二章 女人、愛情和“青春”
第十三章 沒完沒瞭的“華蓋運”
第十四章 局外人的沮喪
第十五章 一腳踩進瞭漩渦
第十六章 新姿態
第十七章 “還是一個破落戶”
第十八章 “橫站”
第十九章 《死》
第二十章 “絕望的抗戰”
附錄一
魯迅生平摘要
附錄二
魯迅:現代中國最痛苦的靈魂
雙駕馬車的傾覆——論魯迅的小說創作
《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韓文版自序
《魯迅:自剖小說》導言
就魯迅答《南方都市報》問
網盤地址:
書友評論
- 齊物秋水的評論 有新版瞭,早前讀的上海文藝版,印象挺深。這本書特點是明顯的,即優缺點明顯,優點是相當深入挖掘魯迅的幽暗面,缺點是偏於一面,忘記瞭魯迅的另一面,且論述缺乏足夠的實證,有想象的成分。從魯迅傳記的傳承看,這一本大致發展瞭曹聚仁的《魯迅評傳》中的某些看法,隻是我不知王曉明寫此傳時是不是參照曹著瞭。
- 行雲天下的評論 最早讀過的魯迅傳之一,偏於思想評傳。
- 丁萌的評論 十年後重讀,對於“鬼氣”有瞭新的理解。
- 閱湖的評論 據說陳寅恪先生當年看過餘英時“陳寅恪論再生緣書後”一文後曾曰,“作者知我”。我想,大先生若讀此書,也會放下手中的煙,坐在藤椅上幽幽地說一句,“作者知我”。
- 青燈古卷的評論 我讀的是93年上海文藝初版,居然沒有條目。
- 不要當復讀機的評論 讀的第一本魯迅的思想傳記,但是全書不免太過沉重瞭,魯迅還有另一面。讀的時候好多次竟讀不下去,王曉明在後記中評魯迅是現代中國最痛苦的靈魂,他的內心是藏著無數自尊與自卑,矛盾與虛無,猶疑與憤怒。第十一章分析的極好,魯迅是極端痛苦的中國文人,若是能堅守理想是好的,若是能以權變經也不至於落到這種痛苦的境地,但是他無法漠視人類處境,他無法擺脫對人最本能的憐憫,但是他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別人,對人性又抱有最深的懷疑。但是在我看來魯迅是極為勇敢和值得崇敬的,他把虛無和懷疑都自己下咽,事實上他絲毫不懼怕犧牲,他怕的是犧牲無用,在需要的時候他仍然不憚燃燒自己,勉勵他人,“肩住黑暗的閘門”。魯迅的這番痛苦,是求無愧於心才有的,希望對自己和社會有完滿的認識,如此才能獲得平衡,虛偽之人怎會有呢?
- Don_的評論 附錄先按下
- 杜遠橋的評論 1.25——1.27。
- domanda的評論 這套書紙頭真好!
- 抒情詩的呼吸的評論 「因此,人生的種種滋味當中,他體味得最深的,真是那種仿佛的生路上面,又看見熟識的窮途時的失望,那種在重新找來的光明的背後,又發現舊有的黑暗時的悲哀。」
- 非著名病患河洛的評論 到底是有些陳舊,在我看來是還原與神化的一種矛盾;一方面是文章主脈的警覺與人文關懷,另一方面,是作者的蕪思與偶像化沖動。一方面,本書可以作為進入魯迅的切口,另一方面,行文的矛盾切題的同時,也意味這種進入無法繞開陰翳與困頓,無法抵達不存在的終點。讀於某時間,我終究要站起身來,面對我的無物之陣。
- 每夜重墜愛河的評論 魯迅先生是一面旗幟——這麼評價,是沒有把他當成一個人。他是五四運動的一個老者,有怨有怒有悔,出生在舊傳統、學習在老體制、謀生在幼政府。思想在背叛,身體很誠實:隱忍、動怒、默不作聲,冷峻的蕭殺,這樣的老頭,離可愛差得遠,臨死之前終於承認——周圍的敵、友,或遠或近,都生存在一個社會中——要想活的真實,無法直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