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大瘟疫
作者:[英] 馬克·霍尼斯鮑姆(Mark Honigsbaum)
分類:歷史
ISBN:9787521716269
出版時間:2020-5-1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標簽: 歷史 科普
內容簡介
20世紀初,現代醫學和技術的高歌猛進曾讓人類無比自信地以為自己已經戰勝瞭流行病。然而我們錯瞭。
潛藏在自然界黑暗角落裡的神秘病菌突然現身人類的大都市,導致成千上萬人感染甚至死去。從導致上千萬人喪生的大流感,到突然降臨“天使之城”洛杉磯的鼠疫;從導致美國貴婦人神秘死亡的鸚鵡熱,到感 染後會出現大出血的埃博拉,每次疫情的暴發都令人猝不及防,打擊著人類的自信。
病菌的突然到來一時間會導致社會恐慌,甚至會引發一連串的社會和政治危機。但也有人迎難而上,去尋找病原體的真實面目。
通過抽絲剝繭的探案式寫法,作者為我們揭示瞭“微生物獵手”們是如何找到病原體和傳播途徑的,講述瞭他們經歷瞭怎樣的挫折,遇到過怎樣的阻礙,不同的“獵手”之間產生過怎樣的分歧,最後又是如何取得成功的,以及尚有哪些謎題至今仍未被解開。
全球化和城市化的發展使得人類文明空前進步,但也正是全球化和城市化導致瞭病菌的全球擴散。短短幾個小時,病菌就可能乘著國際航班跨越大洲和大洋,來到我們的身邊,並在短短數天內,感染城市裡成千上萬的人。
我們人類必將與病菌繼續共存下去。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全球性的流行病還將會不時地出現。如果我們可以不斷反思過往的教訓,在研究病菌的同時,不斷改善導致瘟疫暴發的社會和環境條件,不再狂妄自大,也許,我們在應對下一場全球性流行病時能取得比現在更好的成績。
——————————————————–
【編輯推薦】
● 10場全球性流行病大暴發,9種潛伏在自然界黑暗角落的致命病菌突然出現在人類大都市
進入20世紀後,隨著醫學和技術的進步,我們曾自信認為自己已經可以預測流行病的暴發瞭,有些人甚至狂妄地以為人類已經征服瞭病菌。然而,我們錯瞭。
大流感 1917年,從全美各地招募來的新兵被派往美國的幾十座大型軍營接受訓練,準備開赴歐洲戰場。然而,來自不同免疫學背景的人被迫在幾個星期內大規模聚集在一起,這為流行病的傳播創造瞭極佳的條件。一種致命的流感病毒正在伺機而動。
鼠疫 對於1924年的洛杉磯人來說,黑死病隻是發生在中世紀的遙遠傳說,是不可能出現在這座以清潔著稱的現代都市的。然而,“黑色死神”突然降臨“天使之城”,將人類打瞭個手足無措。
鸚鵡熱 “一戰”後的美國歌舞升平。養寵物成瞭許多中產階級以上人士的喜好,象征“忠貞愛情”的鸚鵡成瞭很多傢庭主婦的新寵。誰曾料到,如此美麗可愛的鳥兒身上也潛伏著致命的病菌,貴婦人們紛紛中招。
軍團病 1976年,兩千多名“美國軍團”的退伍老兵在費城一所豪華酒店舉行年會,會後,相繼有人患上肺病,並有人死去。導致疾病的元兇是什麼?豪華酒店這樣的現代建築中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艾滋病 1980年,美國一些城市的男同性戀群體中突然暴發瞭一種怪病——患者滿口長瘡,淋巴結腫大,免疫力低下。一時間,美國民眾把矛頭對準瞭同性戀群體,同性戀者迅速被集體污名化,甚至有人將這次流行病暴發稱為“同性戀瘟疫”。事實果真如此?
埃博拉 2013年,有“血疫”之稱的埃博拉在貧困落後、醫療資源極其匱乏的西非國傢暴發。滿懷熱情的國際抗疫人員來到非洲幫助當地人抗疫,但隨後他們發現,他們不僅面臨著疫病的威脅,還要面對傳統社會的不理解和挑戰。抗疫之路充滿坎坷!
寨卡 2016年裡約奧運會前夕,巴西一些地方突然出現瞭大量小頭畸形嬰兒病例。巴西社會出現恐慌,上百名衛生專傢聯名呼籲國際奧委會將此次奧運會改址或推遲。作者親赴疫區,為我們一探究竟。他發現,疫情較嚴重的地區都是貧民區……
SARS 中國人的一段共同記憶……
新冠 正在席卷全球……
● 病毒獵手、防疫專傢與無形敵人的精彩對決,懸念叢生,迭宕起伏
如果說醫護人員是對抗疫情的前線作戰人員,那麼病毒獵人、防疫專傢等“微生物獵手”就是防疫指揮官,實驗室就是抗擊致命病菌的中樞。他們在實驗室裡夜以繼日,尋找導致疫情的真兇,探索和開發戰勝疫病的“靈丹妙藥”,為前線人員指明方向,帶去希望。這是一場生死時速,他們越快成功,就會有越多的人得到救治。
然而,他們的探索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探索過程跌宕起伏。他們可能被既有的理論所誤導,不斷走彎路;可能被不同文化的人誤解,在現場調查疫情時被當成“巫師”和外國間諜追殺;也可能自己也被病菌感染,生命垂危;甚至可能追尋一生,最終仍然一無所獲。
然而,隻要有人鍥而不舍,一直追蹤,真相最終將浮出水面,或者說,至少我們會離真相越來越近。我們將與病菌繼續搏鬥下去,希望之火不會熄滅。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時代,重新定位和反思人類與病菌的關系
全球化和城市化的發展使得我們的文明空前進步,但也正是全球化和城市化導致瞭病菌的全球擴散。短短幾個小時,病菌就可能乘著國際航班跨越大洲和大洋,來到我們的身邊,並在短短數天內,在空間狹窄、人口密集的城市裡感染大量人口,導致成千上萬人死去。
我們人類必將與病菌繼續共存下去。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全球性流行病不是“會不會出現”的問題,而是“何時會出現”的問題。但是,如果我們可以不斷反思過往的教訓,先從人類力所能及處著手,在以科學對抗瘟疫的同時,不斷改善導致瘟疫暴發的社會和環境條件,不再狂妄自大。也許,我們在應對下一場全球性流行病時能取得比現在更好的成績。
● 一本生命攸關的書,為普通讀者量身定制超好讀的瘟疫史著作
作者新聞學和歷史學的知識背景與從業經歷,使得本書既能從容地呈現跨越百年的歷史長卷與思想史深度,又不乏新聞廣角的寬度和熱點。尤其是,作者采取瞭一種探案式的寫法,善於設置懸念,然後為讀者一步一步抽絲剝繭地揭開真相,讓讀者有一口氣讀完的沖動,很過癮。
本書兩位具有醫學專業背景的譯者,為相關醫學專業術語增加瞭數十條註釋,進一步為我們掃除瞭專業壁壘,更加方便普通大眾讀者的閱讀。
●反思現代瘟疫史的經驗與教訓,國際國內專傢學者、主流媒體傾力推薦
新冠疫情全球擴散,從歷史中我們能學習到哪些經驗與教訓?本書榮獲《金融時報》2019 年年度最佳圖書;復旦大學高晞教授欣然作序,華山醫院張文宏教授、北京大學張大慶教授、南開大學餘新忠教授、上海大學張勇安教授等專傢學者傾力推薦;《自然》《科學》《時代》《衛報》《新觀察傢》《紐約時報》《金融時報》《新華網》《學習強國》等百傢國際國內媒體合力報道。
章節介紹
序 i
高晞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
譯者序 ix
谷曉陽 李曈 首都醫科大學
前言 xv
鯊魚和其他掠食者
第一章 01
藍死病
第二章 51
天使之城的鼠疫
第三章 93
鸚鵡熱大流行
第四章 139
“費城殺手”
第五章 171
軍團病卷土重來
第六章 191
美國的艾滋,非洲的艾滋
第七章 241
SARS:超級傳播者
第八章 283
跨越國境的埃博拉
第九章 331
終篇:寨卡
結語 379
流行病的世紀
致謝 388
註釋 391
別冊:新冠大流行·特集
網盤地址:
書友評論
- 私享史的評論 讀《病毒星球》時我說過:“無奈從生物學的角度區區病毒實在沒啥可寫的,原理大同小異,從流行病學和傳染病學的角度來寫才會更有料。”那麼這本書顯然擊中瞭後一句,這才是面對疫情時大眾最需要瞭解的知識,一氣讀完!不過從流行病學切入仍然會存在敘事邏輯上的重樣(畢竟存在“規律”),但作者已經非常努力地去讓敘事生動瞭。總的說來,作者提出瞭兩大要點:一方面,是科學界每一次面對新病毒,都有一個從未知到已知的過程,這中間會遭遇無知或自大的挫敗;另一方面,是由於人類發展造成的對地球原有生態的改變以及新技術的層出不窮,讓那些原本不怎麼跟人類打交道的細菌病毒可以大量滋生或更容易接觸到人並快速傳播。前一方面大概是可以進步的,比如新冠就很快鑒定瞭,而後一方面隻要人類不改變發展模式,悲劇就會不斷上演。新添的新冠一章純屬應景。
- 諸葛福媛的評論 宛如一部波瀾壯闊的紀錄片、系列新聞報道的歷史剪影合集。作者能像記者一樣講故事,也能像醫史學傢一樣扒史實。牽涉到很多細菌學、病毒學和流行病學的幹貨,都寫得清楚又親民,這種科普寫作的風格值得吾輩學習。PS:人類仿佛在一百年裡進步瞭許多,但拿新冠和西班牙流感對比一番,就感覺我們確實在不斷前進,也在不斷作死……
- TerrenceLee的評論 看完這本和另外一本大部頭,真切體會到瞭系統的知識還是得看書而不是看報道/紀錄片。
- 聞夕felicity的評論 《人類大瘟疫》是我“新冠時期特別書單”上的最後一本。讀到它的時候,生活已經基本恢復瞭正常,雖然這種正常是一種勉為其難、噤若寒蟬的正常。關於公共衛生、醫學、生物學、生態學的科普我會常態化地繼續看下去,但我很慶幸這本書是我“新冠時期特別書單”上的最後一本,因為這本書無論在內容還是視角高度上,都特別適合總結前面的所有閱讀。
- 茶煲的評論 今年看瞭不少疫情相關的書,《世紀的哭泣》《1918年之疫》《血殤》各自說艾滋、大流感和埃博拉的爆發,類似“單行本”,政治、經濟、社會結構背景均有分析,或細致或遠觀或生動,各有特色,總體來說偏人文。《張文宏說傳染》則是“科普向的合集”,按傳染方式細分,將傳染病一網打盡,邏輯清晰,語言簡單。同為合集,《人類大瘟疫》偏重人文,更多關心疫情背後的爆發原因,尤其是“人”的因素,頌揚無懼無畏的醫學工作者,也同樣為人性中的傲慢自私所擔憂,如同作者所說:“天啟日益逼近…卻並未來臨”。雖然受篇幅和體諒所限,單個疫情的內容不如“單行本”豐富,但依然是震撼的,細菌的發現,病毒株的分離,疫苗的研制,哪一個都是驚心動魄的,實驗室裡的鬥爭,頗有點兒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意思。
- GritWing的評論 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庫這本《人類大瘟疫》書中作者以時間線的方式,選取瞭9例特大傳染病案例,回顧瞭一個世紀以來人類與病毒相生相殺的歷程。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以及重要人物的行為,重現疫情暴發時人們所做的準備和應對歷程,加上對各個學科的研究和發展的描述,為我們從多學科的角度完整地呈現每一次疫情大爆發的全貌。
- LaCipolla的評論 很喜歡這個作者講事情的態度,把刨根問底的過程一板一眼地展示出來,廢話少,“1918大流感的一百年以來幾次典型的傳染病”這個選題范圍也非常恰當,回溯瞭科學事實的探索過程,也沒有忽視文化與政治對疾病發展的重要影響,事實在印證他收集到的結論。
- 沈一貫的評論 文風像《眾病之王》,但是過於散亂和囉嗦瞭。三個教訓:1、不要“好瞭傷疤忘瞭疼”,流行病一定會再來。2、與自然和諧共處,守護生態平衡。3、謠言比任何病毒傳播更快,恐懼是瘟疫的最大幫兇。
- 經濟人讀書會的評論 沈大園推薦:這本書的原版副標題叫“一個世紀的恐慌、歇斯底裡和狂妄自大”,能看出來瘟疫故事的中心是人而是病。作者引用蕭伯納的話,“一種疾病特有的微生物不一定是它的病因”,提醒我們應該關心傳染病爆發的環境和社會誘因。環境失衡,官僚體制,傳統觀念,我們要面對的永遠不隻是病毒,還有我們所有的歷史。
- 羽落弦的評論 瘟疫從未遠離。歷史給人類的最大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 書茗的評論 2020.6.2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起源於美國,當時殺死瞭大約5000萬人,第一次世界大戰起到瞭傳播作用,人類對病毒認識不足也加劇瞭疫情。直到今天,人類對於病毒及其變異性顯得方法有限。鼠疫中,腺鼠疫和敗血型鼠疫(皮膚呈現深藍甚至黑色,所以又名黑死病)死亡率60%,通過跳蚤傳染,肺鼠疫則會通過空氣人傳人。天使之城洛杉磯1924年的鼠疫流行,很大原因是政府沒有進行必要的隔離,與今日何其相似啊!
- 水凈陳桉的評論 “恐慌到一定程度就是恐懼瞭。”傳染病從未遠離,人類面對流行病,還有很多很多的未知。本書資料詳實,極盡客觀,專業性強。值得閱讀。
- 陸釣雪的評論 One hundred years of panic, hysteria, and hubris. 我們不該因為人類在某些大瘟疫後幸存,就無視自己曾經的傲慢與紕漏。回首瘟疫史,在紀念人類展現出的智慧、力量與勇氣的同時,我們也不該忘記那些痛苦的離別、犧牲和哀愁。Anatomy of Satire.
- 無明的評論 專業又通俗,非常應景。人類若不反思流行病何以能反復暴發,進而改變應對此類危機的態度與方式,遲早有一天會嘗到更苦澀的惡果。
- 薛定諤的貓的評論 正值新冠大流行之際讀此書,感慨頗深。本書回顧瞭人類近代史上的幾次流行傳染病,更多的從社會層面展示瞭傳染病的來龍去脈和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在應對傳染病的時候,我們或許更多的反思人類與自然的關系,特別是征服自然的自負,以及更需要關註危機來臨時的謠言、恐懼和歇斯底裡。
- 趙簡的評論 絕瞭,中信速度好快。(看完之後洗瞭三次手
- 獨步論史的評論 現代科學誕生以來的瘟疫歷史,既是科普書,重點描述瞭科學傢們如何以科學的方法研究和應對流行病,給我們普及瞭一些流行病學的相關知識,同時也是一部醫療社會史,從生態環境、貧富分化、政府政策,以及現代化和全球化等多維角度反思瞭瘟疫暴發的原因和機制。作者提醒我們,現代科學並不能消滅流行病,不能因為一次抗疫戰爭的勝利就放松警惕,不能心存僥幸,要為下一次流行病的暴發做好相應的準備。這在當下也是很有現實意義的瞭。
- 加利利人的評論 專業與通俗並存,關於瘟疫的通識好書
- 阿紫的評論 新的病毒、新的瘟疫永遠都會冒出頭來威脅人類社會,人類的應對卻沒有多少不同,歷史總在重復。(不太喜歡本書每一章內紀傳體的寫法,顯得時間線混亂,西方傳記作傢通病式文體,總有故作神秘的故事開頭、對個人特征的過多著墨和對無關細節自作聰明的臆測,有點沖淡有意義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