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 浮世與病榻
作者:[日] 夏目漱石
分類:生活
ISBN:9787559640918
出版時間:2020-6-1
出版社:一頁folio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標簽: 隨筆 日本文學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從倫敦浮華到日本市井,從書齋到病榻,日本國民大作傢夏目漱石的人間觀察:“頭腦裡不要隻惦記著活下來的自己,也要想想那些在生命的鋼絲上一腳踏空的人。”
·
★日本文學翻譯名傢陳德文教授譯本,該譯本被評論界認為“更富人情味,親切又貼近生活,質樸中透出真情”, 更貼近夏目漱石的寫作心態。
·
★同為“貓奴”的 顧湘專文推薦——苦短人世間,一顆發光的露珠。
·
★獻給新青年的全新風格,經典與二次元的靈感碰撞:日式文庫本×新銳設計風×特約手繪師配文插畫。
·
★他是村上春樹心儀的大文豪,又讓坂本龍一感嘆“同病相憐”,還是眾多作傢的精神導師。作傢之偶像夏目漱石,用孤獨與堅定之筆,勾勒悠長餘味的人生百態。
·
★本書收錄名作《永日小品》——魯迅摯愛並曾親自翻譯:在東西方的文化拉扯間走鋼絲的知識分子,如何試圖找到自己的平衡。
·
【內容簡介】
“想到世上的人都比自己親切。自己住厭瞭的世界,忽而又春風駘蕩。”
既精於古典又引領新浪潮,既自省又深愛人世間,處在東西方文化碰撞、新舊美學拉扯之間的夏目漱石,這一次不再講故事,而是講起瞭自我與他者。從倫敦書齋到禪寺病榻,看遍浮世悲歡,披露人生細節,記述人情往來、傢庭生計,展露出一個為人所不知的、更脆弱也更真實、更孤獨也更親切的夏目漱石。
·
本書所收錄的《永日小品》為夏目漱石著名隨筆集,每一篇都充滿瞭作者獨到細致的深刻觀察,其風格直接影響瞭魯迅的創作。其中《掛軸》《庫萊格先生》二篇,是魯迅最早翻譯的夏目漱石作品,也是中國首次翻譯的夏目漱石作品。
《往事漫憶》則是夏目漱石身患大病之時,以病痛之身寫下的生命紀錄。其中既有瑣末細事又有痛楚思考,是一份真實而嚴酷的生命文本。對於夏目漱石來說,疾病既是生死的考驗,也是心靈的凈化,其實與現代人的生命處境也息息相關。
·
【名傢推薦】
夏目漱石的著作以想象豐富、文詞精美見稱,是明治文壇上新江戶藝術的主流,當世無與匹者。
——魯迅
·
漱石的作品,對我來說,總是滲透著一邊在陽光下舒展身體閱讀一邊聽著震耳欲聾的快速列車的回憶。
——村上春樹
·
他似乎比我們更多更清晰地感受到對面站著死這件事,一邊活著,一邊死去,一邊病著,一邊創作,真是感人。
——顧湘
章節介紹
推薦序
人世間,一顆閃閃發亮的露珠
·
第一輯 永日小品
元旦
蛇
小偷
柿子
火盆
下宿
過去的味道
貓之墓
暖夢
印象
人
山雞
蒙娜麗莎
火災
霧
掛軸
紀元節
往昔
聲音
心
變化
庫萊格先生
長谷川君和我
正岡子規
子規的畫
三山居士
初秋的一天
愚見數則
入社辭
·
第二輯 往事漫憶
再度住院
院長和病人
詹姆斯教授
往事的情趣
吟詩作句
讀《列仙傳》
病中的書
嘔吐
殿下的問候
洪水
妻子的信
裸客
死而復生
病危
生死
病臥
死後的意識
病床上的天地
情誼
疾病的幽趣
陀思妥耶夫斯基
白衣護士
我們的社會
我和畫
孩子們
病饞
藝術和職業
胡子
寺鼓
花草
白發人生
病愈回歸
病院的新年
·
譯後記
網盤地址:
書友評論
- Midori的評論 過年回京,隔離辦公。把這本稿子又翻瞭一遍,有天晚上看到這句“頭腦裡不要隻惦記著活下來的自己,也要想想那些在生命的鋼絲上一腳踏空的人”時,眼淚又下來瞭。一百年前的夏目漱石,面對生死,面對病痛,和一百年後的我們並無二致。
- 歡樂分裂的評論 插圖和裝幀都非常精美,陳德文老師的譯文熨帖舒適(讀來真如微風拂面),從浮世到病榻,竟涵蓋瞭整個人生歷程,雖由簡短小品文組成,然而蘊藉著整個光陰的重量。「浮世」篇章很有日常煙火氣息,可愛,隨性,靈動,寫逝去的貓,斑斕的暖夢,子規的畫,夜闖的小偷,來往的青年才俊,尋隱者不遇式的火災,將命運托付給我的鳥,好一個春風駘蕩的世界!「病榻」部分則幾近濃鬱黑色,因胃潰瘍而飽受病痛折磨之餘,仍將精神寄予清明的思考,雖自謙為“臥病中的抒懷和敘事”,但他感悟到“頭腦裡不要隻惦記著活下來的自己,也要想想那些在生命的鋼絲上一腳踏空的人”,真乃大境界;描摹居於陰陽懸隔狀態的意識,肉身被困而意識無限飛升——“逃遁的夢的餘味,古老記憶的蹤影,消泯的印象的蹤跡”。
- 曉鏡的評論 好可愛的書,忍不住把幾位公子揣進口袋打包帶走瞭~
- 某四的評論 【2020053】夏目漱石哦,真真是頂可親可愛的那種文豪。寫春風駘蕩的人世,是和暖、溫潤、自在的,苦痛之處也灑脫,交往的人,也都頗相似地帶著點兒俠氣與天真,唉,你就會重新覺得世人頗值得神愛【喂】文字也美,清清亮亮的,如同“一顆閃閃發光的露珠”(顧湘語);即使寫到後來,半本“病中吟”,寫日日咳血、反復昏迷、在生與死的界石周遭徘徊,亦無衰朽氣,摧折愈猛,靈光愈耀——尤其《病床上的天地》,人已經虛弱到“將橫在肋骨左右的手舉到臉的旁邊”都成瞭不可能的任務,“就像長眠於鋪著棉花的棺材裡”,詩照寫,“早晨的寒冷呵,撼不動鮮活的骨頭。”感受力不枯不竭,“那些守護我的人,占據著我的視線達不到的一側,他們對於我來說,如同神靈一般。”最後表白陳德文老師,連文縐縐的《愚見數則》都能譯出夏目風的萌感來,有厲害到!
- 阿心的評論 夏目漱石在一篇小文裡寫道:“做文章就像捏糖人,要拽多長能拽多長,不過那真味就會大大減損瞭。”這本書的好也正在這兒,一是“小”,二是“真”。不管講平常還是談生死,都隻寫一刻的光景、一瞬的念頭。寫得坦直,不避不藏,文字便有瞭靜悄悄的重量。慢慢讀完,就像心頭輕輕落瞭場雨,是從外到裡處處可愛的一本書呀。
- 林微雲的評論 很可愛的小書;本書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永日小品,寫的都是普通的生活點滴,文風活潑有趣,最喜歡《掛軸》那一篇,有一種生活小確幸的自由愜意;第二部分往事漫憶,講的是夏目先生生病後的經歷,讀起來蠻心酸的,跟前一部分相比文風猝然嘩變,讓人不忍讀下去,尤其是《嘔吐》、《死而復生》和《病危》這幾篇,講病榻生病幾乎死去的經歷感受簡直是絲絲入扣,大文豪的文筆功力果然十分瞭得。1916年,夏目漱石因病去世時,不到50歲,真是太可惜瞭。
- 珍妮的肖像的評論 第一輯永日小品,就是書名裡的~浮世,是日子本來的樣子瞭。炭盆顏色裡,一日的暖氣。水仙瘦弱,貓墓的水碗,被老鼠啃過的柴魚花。過去的琴鍵,緩敲的各自澄明。第二輯往事漫憶,是身在書名裡的~病榻。病痛折磨多年像總在提示他,希望和無望的焦灼煎熬,意念掙脫出病體的自我張望。近在咫尺的生死兩立,令微茫的生之光華都格外閃爍,就這樣春天也又到來,那就是他生死眼前的“春風駘蕩”吧。喜歡那篇~靜默裡侯到命運鈍擊的《寺鼓》。4.5
- 漁歌子的評論 書很小,pocket-book,前半部寫雅人深致的小品,對浮世微小又真摯的愛。後半部圍繞纏綿病榻的紀實描繪,以及誠懇地思索命運的狂醉與迷惘。每篇短文後的仿漢詩挺有旨趣。“桃花馬上少年時,笑據銀鞍拂柳枝。綠水至今迢遞去,月明來照鬢如絲。”“仰臥人如啞,默然見大空。大空雲不動,終日杳相同。”
- 木汐的評論 即便不瞭解日本文學史如我的人,也不會不知夏目漱石,卻沒想到是用這樣細微的方式,用一本小冊子,將讀者的人生體驗分為“讀夏目漱石前”“讀夏目漱石後”。也許這本散文集的妙處就在於,點點滴滴,隻言片語,又窮盡一生,聚沙成塔堆疊出一個豐滿而親切的人形來。 夏目對情緒的捕捉是極其敏感精準的,這種情緒投射到外部環境,他身處的世界便也情緒十足。無論是少年時暴風雨的夏日、成年後書齋外的寒夜、漂泊時英國的迷霧,還是病榻前的一枝梅,都渲染上夏目獨特的氣質,這也許就是文學巨匠的氣場吧。
- 沒缸的評論 讀到第一部分《愚見數則》的時候實在是嚇瞭一跳,這濃濃的處世三大奇書味簡直不像夏目漱石的手筆,讀到後面才知道漱石原來確實讀過《醉古堂劍掃》,也算譯得極為傳神瞭。這本書讀來時常能在漱石身上嗅到一絲苦沙彌的味道,也越發覺得《我是貓》的妙處來。有時也難以想象他是百年前的人,字裡行間的細膩敏感以及孤獨都如同現代人一般。這些文章確實是閑筆寫出,卻又坦誠正直,從開篇的悠閑與毒舌漸漸進入一種反躬自省與悲憫之中,毫不掩飾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漱石的漢學與詩歌修養本就不俗,又有留洋所得的西學功底,行文疏朗又兼具邏輯與詩興,單從文體上來看也是罕有的佳作,與一貫的學者式趣味相輔相成,閱讀體驗極佳。唯獨這套書的印刷上存在天頭常常傾斜的情況,對強迫癥不是很友好。
- 刀叢中的小詩的評論 讀夏目漱石《浮世與病榻》,本來空調引發的小噴嚏,讀完喉嚨忍不住癢癢,小聲小聲地咳喘瞭。沒辦法,看他寫煙火浮世,看他寫病中三味,其中生之欣然,死之淡然,看來看去寫得都是自己,真有移情換形之效。
- Camusholic.的評論 “想到世界上的人都比自己親切,自己住厭瞭的世界,忽而又春風駘蕩。”
- 流浪詩人的評論 當前面對的,隻有生死,別無其他。好好照顧自己,別生病,比啥都強。
- [已註銷]的評論
- Deborahh的評論 病嬌夏目的練筆小文集:閑閑散散紀錄住院、交友、受教育的歷程。
- 廢柴白的評論 開本是不錯,但字太小瞭,閱讀體驗相對超差瞭。
- 覃生的評論 很可愛的一本文庫本
- 小熙的評論 一個幽默風趣的夏目漱石。
- 黃同學的評論 立於浮世與墳墓之前,起起伏伏最終應該會得到釋然吧。
- petit prince的評論 小文庫本方便攜帶。特別喜歡病中回思人世的幾篇。